| 專題首頁 | 專題簡報 | 網站導覽 |



深度報導-- 第三隧道

 
■ 定期維護桃園大圳與活動

  我們走訪三坑附近的桃園大圳第三隧道,到達目的地後,我們發現了工程車正在進行維修,而推土的機具也在大圳裡,這裡每年於休耕時期都會整修
歲修中的大圳歲修中的大圳
歲修中的大圳歲修中的大圳
 
供養塔
  每年農田水利會都會舉行大圳隧道懷舊之旅,目的是大家更了解桃園大圳,每年都會吸引上千名的參加民眾,以步行的方式深入地底、親身體驗大圳工程。

  在興建桃園大圳期間,為了感念殉職六十位人員,在大溪立有「供養塔」,大圳完成之後,使得灌溉水源所到之處成良田,台北、桃園兩縣的農田,不再靠天吃飯,水利會於每年六月一日與十二月一日,都會前往「供養塔」膜拜
 
 
■ 水流湍急的桃園大圳

  據馮天蔚表示,在以前這裡早先是埋沒在荒煙漫草之中,在他們來探訪時,他們就是邊尋找,邊開路,在以前這裡是禁地,老一輩的人都會禁止小朋友到此,因為實在是太危險了。

  原本大圳的水是又快水急,但是因為現在因為是休耕時間,所以並沒有水,而且現在正在歲修中,而大圳的兩旁分成了二層,上層長滿了青苔,下層則是大圳水位的高度, 小朋友若不慎跌落,是相當危險的。
 
第三隧道第三隧道
第三隧道第三隧道
灌溉時的大圳
長滿青苔的大圳長滿青苔的大圳
休耕的大圳
     
     
二號水橋二號水橋
二號水橋二號水橋
■二號水橋

  
2號水橋建立目的在於輸送桃園大圳的水,因為大圳的下方有條溪流,水橋的內部是空心的,讓水利用水橋騰空而過。在水橋的兩旁長滿了植物,水橋建立在溪水之上,所以大圳的水經過了橋,騰空穿越過了溪水,這是我們覺得相當特別的地方。
     
■ 遠眺大溪

  站在二號水橋上,我們可以遠眺大溪,大溪是桃園北部最早開發的地方,在以前三坑和大溪有著密切的關係,三坑是貨物的中繼站,然後再從三坑走古道或利用大漢溪的水運運至大溪。
 
走訪水橋走訪水橋
遠眺大溪遠眺大溪
     

潛龍國民小學製作

指導老師:周俊宏(網頁製作組)、周榮輝(攝影組)、陳全權(訪問組)
學生成員:陳晉敏、賴昭如、任書緯、姚筱妍、曹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