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首頁 | 專題簡報 | 網站導覽 |



專訪馮天蔚

 

■為何以三坑做為研究主題?

  馮天蔚之所以會來到三坑,是因為他自己本身就是龍潭人,原本對於三坑並不甚了解,就在很偶然的機會裡,看見一張幻燈片,這張幻燈片引起了他對於研究三坑興趣。

   當時馮老師向許媽媽租屋的,雖然空屋很多,但卻很難找到安身的地方,因為他們盼望自己的兒女能夠回來居住,所以並不打算出租,當時許爺爺剛過逝,剛好有空屋,而且他的兄弟也沒有回來過夜,所以承租給馮老師,三坑的小朋友會去哪兒去玩電腦、看看書,也兼做維修電腦,幫忙升級組裝電腦。

  他來到了三坑之後,開始著手做一些研究,最初是以研究建築為主,可是時日久了,他便意識到其實建築也並不是想像中那麼重要,其實建築是會隨著時間而自然損毀,人文關懷也應是研究的主題才是。

 
 

■建置紅木步道的緣由?

  由於砂石車的頻繁進出,使得馬路塵土飛揚,污染了空氣,同時對於個人生命的安全也造成了極大的威脅,有時砂石車呼嘯而過也會彈引石子,造成傷害,所以便和媽媽們討論,媽媽們便提出人車分道的想法,這也是把紅木橋抬高的原因。

 
 
■紅木步道如何規劃與施工?
 
  規劃紅木步道的想法在大約四、五年前就有這樣的想法,當初在做這規劃的時候,有和大家討論過,到底要用什麼樣的材料?那時候優先考量比較質樸的材料,當然石材是曾經考慮過,但如果把它墊高,會變得很巨大,怕會產生令外一個更大的怪物。所以石材部分僅用在黑白洗部份,因為三坑這邊地勢比較低,所以比較潮溼,所以使用油性比較高的紅木,比較耐溼。
   
  在訪問的同時,馮老師意外的發現,走在紅木橋上竟可欣賞到美麗的風景,在此以前走在紅木橋上是不太容易看到葉老闆的內院的,因為以前有做一排的鐵絲網,現已拆除了。
 
  在紅木橋上置放木椅是為了讓老弱婦孺於行走累時,有歇息的地方,而紅木步道每隔一段距離有一個活動的木板,是做為維修之用。

   完成後,有許多不同的意見,砂石車業者認為紅木步道旁的道路,經過時皆要剎車,甚至於有人申訴,最後習慣成自然。
 
 

■城鄉新風貌,從規劃到設計到施工,時間是非常短的,如何在那充促時完成?

  城鄉新風貌的規劃,包含了黑白洗和路口雜貨店旁的候車亭,其中紅木步道是斷開分成二邊的,我們也承認木橋設在對面較好,那時候要在很急迫的時間取得同意,只有規劃道路左右各一段,因為這邊的地都是葉老闆的,由村長託管,所以村長答應,就算答應了!

 
 

■三坑未來的方向?

  從過去的五、六年的經驗來看,三坑一路走來,已經算是進步蠻快的了,畢竟不向一些明星社區,他們是一直慢慢的在進步的社區,他任目前能夠自主的來辦一些活動,也比較懂得去開會討論事情,動員的速度也較以往快,至於是不是要發展成觀光休閒農業,像北埔一般的觀光地方,這些都是可以討論的,居民在觀念還是不那麼清楚之前,就切入這樣的發展,老實說反而會導致老街的式微。

   原本他們覺得自己的聚落是個沒落的地方,一直到了大家都來參觀,甚至他們引為毫的是他們擁有珍貴的歷史文化,讓他們覺得原來他們並非如想像中的沒落。我覺得他們可以從這樣的角度開始發展他們的農業,和一些解說的東西,這可以說是正面的幫助。



 

潛龍國民小學製作

指導老師:周俊宏(網頁製作組)、周榮輝(攝影組)、陳全權(訪問組)
學生成員:陳晉敏、賴昭如、任書緯、姚筱妍、曹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