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三合院→探索地點:大平紅橋旁的三合院

  在走訪三坑及紅橋的大平的建築中,現存較古老的房舍大多數都是三合院,在一般民宅的建築中,房舍平面若是呈現「ㄇ」字型的就是三合院,在以前能夠建三合院,算是經濟能力較好的。

 

 

 

 在台灣的三合院,其實內部的格局大多是大同小異,而房間的次序多半是依家庭中長幼尊卑順序之別來決定的。

  三合院的正面是「正身」與左右二邊有「護龍」,(護龍在北方稱為廂房,在南方則稱為橫屋),若是人口愈來愈多時,則會增加「護龍」以解決住的問題。

 

 

  在三合院中以正廳的屋頂最高,左右的護龍的屋頂依次降低:

 

 

  → 正身的正中多半是供奉祖先的牌位。
  → 供奉祖先二側的房間是輩份較高的人居住。

  → 正身兩端通常是廚房 。
  → 左右護龍由輩份較低的人居住。

 

 

 

 

 

■青錢第→探索地點: 三坑老街的青錢第

  三坑子的青錢第建於1895年甲午戰爭時,至今約一百多年,青錢第曾有意被列入三級古蹟,可是屋主反對,因為一旦被列入為三級古蹟,就無法自行修繕,有損壞的地方就不能修復。

 

 

 

  依據張氏的族譜來說,最早可以推溯到舜 -- 契 -- 張揮公,從張揮公 -- 十八郎 -- 張九齡,所以張家都說自己是張九齡的後代。不僅僅是當時家族關念很重,到現在還是一樣。

 

 

   當初張姓的祖先在做生意時,可以說是「童叟無欺」,大家都非常的同心,有一年家鄉發生飢荒,因此私自發行「青錢」做為脤災之用,就好像鏢局有發行自己的鏢單一樣,四處流通,因為「青錢」非常有信用,到哪裡都可以對換,因此皇帝嘉許他的善舉,賜與「青錢第」之封號。

 

 

 

  其實張家真正的堂號「清河堂」,是因為祖先當時住在清河郡,因此張家後來就以住的地名,做為自己的堂號。 後來又有位張姓的祖先倡導說要忍,所以就有所謂的「百忍傳家」,是「百忍堂」堂號的源起,所以「清河堂」又可以稱為「百忍堂」。

 

 

 

 

■星聚堂

→探索地點: 三坑子113號

  

 

 

 

  星聚堂也是具有百年的歷史,它比青錢第的歷史還要古老,而在屋脊的尾端是翹起的燕尾脊,是星聚堂的最主要特徵,而星聚堂的主人告訴我們星聚堂的房屋和地的所有權人分屬二個不同人,除此之外,有自家的水井,而且在護欄上有祭祀天公爺的地方。

 

 

 

 

 

■武威堂→探索地點: 三坑村89號、大平村31號

「武威堂」也是以地名做為堂號的,和「清河堂」、「百忍堂」、「武威堂」,其實是同一個堂,但是後來分開了。

 

 

 

   以前張、廖、簡是一家人,以前我們的祖先,因為做了官後來出了問題,從中原往南逃難的時候,一部份姓張,一部份跟大媽姓廖、一部分跟小媽的姓簡,所以張、廖、簡三姓同宗,所以但是廖、簡二家的人,生前是姓廖、簡,死後就要認祖歸宗改姓。在以前是規定的很嚴格,張、廖、簡不能通婚。

 

 

 

 

 

■江夏堂→探索地點:自然生態公園旁

  江夏堂是黃姓的堂號,江夏堂是湖北雲夢縣境內,三坑村黃村長古厝的堂號就是江夏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