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潭雅石簡報專題龍潭陂首頁
  一藝之妙,不在規矩,不在表象。追求的無非是外形下透露的內在真理,而這個就是美的本身。沒有了深刻、粗獷的真情,再好的外貌、形質,不過是走了魂魄的軀殼罷了。

  無可諱言,藝術家是不能不學技法而直追氣韻;賞石者亦無法無視形質而大言神采。但大扺神采煥發之石,形質必佳;形質佳者,卻未必有動人的神采。

  當靜觀、默察雅石時,要透過形去品賞意,這時形成為次要的,僅僅是達到意的媒介而已。五官成,四體稱只是第一步,重要的是得情性之正者。形而下的外貌固可依據經驗、常理及一般的美學者來判斷;形而上的意境,則仰賴多方素養自有源頭活水。

 
■現任雅石會會長
余裕元會長

  古今文人雅士,幾無不愛、蓄石成癡、成癲者大有人在,從中得到啟發藝事大進者,中外皆不乏其人,石若不可當不至令人至此。中國人之賞玩石頭、託石寄情,實源於豐厚的的文化資產,與高明哲學思想,藉著石頭從中默會自然,滲透自然,而與之同化,這是心靈的愉快,更是智慧的喜悅。

  傳統中國文化以人為本,以自然為師,人生問題的解決以道德為修鍊,在藝術上則是宇宙觀的反映。

  中國哲人沒有教人如何征服自然以滿足人生慾望的方法。而總是抱著善意、融洽、調和、欣賞的態度與萬物相處,甚至把自己沒入自然中以天地之心為我心。所以中國古哲的智慧向來少從知識去努力,而從人生哲學去研究。此為中國學問重心之所在。藝術在中國被看做修身養性的手段,其著力在境界,比西方要更有濃厚的人文主義精神。

  在西方,石頭,可能只被看做是建材、素材或實驗物質。而在中國悠久的賞石文化中,把石頭透過人文、道德、自然、藝術的種種觀點,賦予生命、賦予性格。與之為友,拜之為師。其清冷貞固、樸拙無言,恰與梅之堅忍,蘭之幽雅,竹之虛懷有節,菊之超塵隱逸,互相映照,素為文人們所喜好。而石之佳者,裡裡外外充塞無窮美感現象與精神價值,足令人低迴良久,詠歎再三,其情、景相融,實為無窮的享受與富足,方知生活與生存原是不同的兩回事。

撰文者:余裕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