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首頁 | 專題簡報 | 網站導 |

 

 

-- | 計劃總 | 計劃要素 | 資源運用 | 工作日誌 | 參考書目 | 網頁貢獻度 | 編輯小組 | --

 

專題研究計劃要素

 

 

1、 你們使用了那些資訊科技來完成你們的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劃?

 

  為了提昇學生運用第一手軟體的能力,我們特別注重原文軟體,台灣本土軟體產品的交叉運用與整合。同時不僅強調影像處理的重要、對於口述歷史及文獻資料的彙整與編輯,透過網頁排版的能力及文書處理的學校資訊課程所學,我們透過數位相機的寫實鏡頭、數位錄音的原音重現、擴大內需給予的資訊設備妥善的運作,把所有活動與資訊,嚴謹的建構在網際網路上,達成最後的分享全世界 結合新社區的目標。

 

 

工   具

用       途

電話

聯繫訪問的對象及隊友之間的聯絡

數位相機、單眼相機

各景點及採訪時的攝影

掃瞄器

老照片的掃描

錄音機

採訪時的錄音

電腦軟體

MACROMEDIA DREAMWEAVER MX
ULEAD PHOTOIMPACT 7 & 8 中文版
MICROSOFT WORD 2000中文版

圖書館

龍潭鄉圖書館搜尋料資料

書籍報紙

相關的主題的報導,如大米輪、隘寮

口頭採訪

三坑居民及大平的訪問、特定主題人物專訪

測量工具

皮尺及

 

 

 

2、你們用什麼方法透過線上或個人接觸來扮演你們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劃 "大使" 或發言人角色?

 

  我們主要利用電話的聯繫訪問的人物,然後約定時間,像龍潭導協會的徐老師,提供了我們相當大的協助,他除了遺的告訴我們,現場導坑老街,還實地去米輪、廢磚窯去探訪,加上三坑老街中的耆老也熱心的告訴我們這裡的點點滴滴,及地方文史工作者曾新參熱心指導我們有關三坑的點點滴滴,太多的感謝在心中。

 

 

3、你們地方上的其他成員如何提供協助或義務參與你們的專題研究計劃?

 

  我們力邀當地耆老、村長以至於鄉長等多方人馬共同來發現「三坑仔」,在各方人士的資源組合與重整中,我們了解到地方上仍保有當年的生活習俗與文化信仰,所以這次研究裡,最方便的下手處,就是「勤走基層」,對當地的耆老和共同成長的人們的走動式訪問,是我們此行重要的收穫之呢。

   所有的人員皆是義務協助,資料大略如下:

協助人員

 協  助  事  項

龍潭鄉公所

提供書藉借閱

三坑及大平村長、居民

廖秀蓮女士--解說黑白洗的由來
三坑村長提供老舊照片及解說三坑的點點滴滴
劉信榮協助解說碾米廠及豬舍及老房子導
永福宮的廟公、廟婆提供永福宮資料
江清溪提供伯公的資料

陳泉復

提供三坑子聚落的文獻資料
提供三坑子建時的手冊資料

協會--徐鳳園老師

三坑,並提供個人的研究心得。
提供相關書籍

文史工作者--曾新參

提供及解說古道及隘寮的資料

 

 

4、專題網頁作品智慧財產權說明

 

  一、參閱資料而不是才抄襲資料

 

  在製作網頁的過程中,我們在走訪各景點之前,老師先讓我們上網頁去搜尋資料,但是我們並沒有去抄襲上面的資料,再說網路上三坑的資料實在是少得可以,而是在了解之後,實地去訪查時才能夠有足夠的能力去研究。

 

  二、錄音及轉錄資料皆經當事人的同意

 

  除了上網蒐集資料之外,實際去訪問一些耆老,以獲得更充足的資料,我們在使用錄音機時,都會徵得當事人的同意,同時告知轉錄出來資將會融入此次網頁專題。

 

  三、引用文章或圖片時會註明出處

 

  在引用他人的文章或圖片都會註明來源出處,以尊重他人的作品智慧財產權,同時也保障自己不觸法。

 

  四、網頁多半是團隊研究的第一手資料

 

  由於在網路上專題的資料過少,所人以透過團隊的協同合作,當然也有一些熱心的人士,如村長、導協會的人員…等,使得我們的田野訪查的可信度大大增加,透過地方人士的幫忙,再加上我們自己的訪查研究,就融合就成為專題網頁的作品。


潛龍國民小學製作

指導老師:周俊宏(網頁製作組)、周榮輝(攝影組)、陳全權(訪問組)
學生成員:陳晉敏、賴昭如、任書緯、姚筱妍、曹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