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首頁 | 專題簡報 | 網站導覽 |



深度報導-- 桃園大圳

 
石門水庫及水圳石門水庫及水圳石門水庫及水圳石門水庫及水圳石門水庫及水圳
圖片來源:平鎮自來水公司  重繪:周俊宏
 
■ 桃園大圳的緣起

  桃園台地區時常缺乏灌溉用水,所以日本總督於明治年間著手大圳計畫自石門開闢水道引水至桃園,中壢一帶以為灌溉之用。

  以官民合資的方式出資施工,全線皆以人工開鑿,桃園大圳創設於民國五年,到民國十一年導水路完工,民國十三年支分線部份完工,民國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正式通水開始灌溉,民國十三年支分線部份完工,灌溉面積涵蓋當今桃園縣桃園、大溪、八德、中壢、觀音鄉、楊梅鎮等地。
 
  水源既然是作物豐收的重要因素,此後來有桃園大圳於民國五年開始修築,完成後,曾經在民國十八年(昭和四年)台灣發生罕見的旱災,但是在大圳灌溉區內的農田卻不受影響,由此可見桃園大圳的灌溉的重要性。
 
 
  早先桃園大圳的取水口位於現今石門水庫依山閣一帶,石門水庫興建時,才將桃園大圳的取水口遷移至石門水庫後池堰左端,經由管道運送至八德大湳附近出口。
 
  新建的桃園大圳出水口是鋼筋混凝土造的:

1、 進水中心線與後池堰成15°角。
2、 進水口為二孔4×3M閘孔。
3、 進水口孔底標高129.71M。
4、 開孔設攔污柵,並有閘門,以便斷水檢查箱形結構物。
5、 閘孔後設二扇弧形閘門控制流水,其後為水平池,長16M。6、下游端連接直徑3.2M之馬蹄形隧道進口。
桃園大圳原取水口桃園大圳原取水口
桃園大圳新取水口桃園大圳新取水口
桃園大圳原取水口
桃園大圳新取水口
 
 
   桃園大圳之原來取水口,在民國五十三年水庫完成後,取水口改為後池堰的左端,由於水庫水源穩定,因此桃園大圳之取水同時供應光復圳灌區,自此以後桃園大圳灌區增加新竹縣湖口鄉。該灌溉水路幹線全長25公里,經過桃園縣各重要鄉鎮,支分線穿越在各鄉鎮之城鄉社區。光復圳銜接桃園大圳尾水及自社水溪等河水取入、幹線長15公里,支線長49公里,給水段全長148公里。
 
(桃園大圳原取水口圖片來源 -- 日治時期桃園地區的建築文化資產)
(桃園大圳新取水口圖片來源及取水口資料來源: -- 桃園農田水利會灌排系統
 

潛龍國民小學製作

指導老師:周俊宏(網頁製作組)、周榮輝(攝影組)、陳全權(訪問組)
學生成員:陳晉敏、賴昭如、任書緯、姚筱妍、曹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