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廢磚窯
當時的磚窯,如今留下的只是一個土堆而已,在這裡長滿了雜草、樹木及竹子,幾乎很少人會來到這裡。
根據以前有文獻的記載,磚窯的設立當初為了要建桃園大圳及大溪隧道,所以在此建立磚窯,挖這裡土地的表土,因此這裡現在種田的地方,有的都比地方磚窯低了好多。
當然這可能是一個比較誇張的說法,但是我們不難以現存高起的土堆來做推斷了解,當時確確實實是就地取材,當初的地應是比較高的。
|
|
|
|
|
|
■廢磚窯的遺跡
凡下過必留下痕跡,當時的廢磚窯雖然已經不存在了,我們在當初燒窯的地方找尋蛛絲馬跡,我們在高起的土堆中,發現了參雜有紅磚,而且還有很多燒煤的煤渣,由此大致可以推斷是當時磚窯所在的地點,當然單單這些還不足證據還不是很充分,我們在周圍更找尋有關的證物。 |
|
|
|
|
|
在周遭我們發現,燒磚時用的煤炭,和殘留的煤渣的痕跡,沒有燒過的煤炭和燒過的有所不同,燒過的變得較輕、空心、亮澤也不一樣。
|
|
|
|
■燒磚的紅土
紅土是比較貧瘠,也比較容易取得,地表的土含鐵和含鋁的成分高,其中含鋁的成分高次含鐵的成分,受到風吹日曬,造成過度的氧化,我們看到的是氧化鋁的顏色,紅土因此形成。
|
|
|
|
|
西部山麓丘陵,覆蓋的土幾乎都是紅土,林口、桃園、中壢、富岡、湖口、苗栗,農作物除了能種茶之外,另可以種相思樹,相思樹在龍潭可以說是最多的,追溯來源,其原產地是恆春半島,在日據時,當時為了開發台灣,因此做了田野調查,發現相思樹可利用之處多,所以推廣到全省的丘陵地上,因此被認為是地區是否有被開發的指標。 |
|
|
當時日本人種相思樹的原因並不是為了做木炭,而是為了要修築鐵路、輕便車、開礦之用,當時用於鐵路的枕木,也就是像現在鋪於鐵軌下的一片片的木板,現在是用水泥
塊,另外可以作為坑道的支撐木,以防坑道坍塌。
另外是竹子是靠人去栽種的,種了之後,才有野生的出現,相思樹夏天會開花,花小小的像小毛球、黃色的,種子有毐,烤肉的木炭就是相思樹燒出來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