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首頁 | 專題簡報 | 網站導覽 |



專訪鍾天翞先生

 

■大平與二平的由來?

   以前原住民在此居住,先民從大陸來之後,經過淡水,往上游到大溪,在大溪慈湖的祖先是第十三代,在大溪的山板橋的附近上岸,經過現佳安村,一直開墾至現在的大平這個地方開墾,發現開墾的地方是一塊很平坦的地方,所以又再向內開墾,向內開發的土地,地勢比較低先開發的為低,因此先開墾稱為大平又可以稱為上平,後開墾則是稱為二坪,又可稱為下平。

趣談: 大平以前的地名是有土字的坪,有個流傳是說因為大坪的土被石門水庫拿去做大壩了。

 
  大平光復以後,大家認為天下太平了,不會再有戰爭了,所以把土拿掉。現在應該是沒有土字旁的平,只是現用客家話發音,還是說成是有土字的坪,現在村名沒有土,地名有土。
 
 
■大平的交通及對外關係如何?

  牛車沒有辦法在大平走,因為坡段太陡,榖子必須一包包挑到石管局上面,木材也是如此,然後再往外運用出去,大約六十年代在大平的腳踏車不到十部, 大平有農產品要運送出去的都必須經過大平紅橋,當時沒有馬路,台車是當時到大平的唯一運輸工具,運用材料,大平紅橋的紅磚即是靠此來運送,當時台車直通到石門寮,小學時候看過日本人開吉普車大平 。
 
 
■大平以前是以可為生?

大平種稻,還有一大片的茶園,在現在的石門山的下方的重劃區,是當時的茶園,蔗部坑當時種甘蔗,有糖廠,糖廠在當初就稱為蔗部,大平村當時是以農業為主,沒有什麼工業,有一段時間,在民國三十四年台灣光復後,大家生活清苦,想賺些錢,大平當時有茶廠。
 
 
■大平是不是有的隘寮?有何特色?

大坪最早是有隘寮,就大平的建築物和巷道來說,巷道是彎彎曲曲的,如果是外地來的第一次進去,很有可能找不到路出來,以前的來開墾的人,碰到原住民的反抗,原住民會出來砍人頭,當時稱為出草,所以先民就建築物建成大家都可以互相顧的形式,於是隘寮就因此產生了,巷道做的窄窄的,比較容易做防備,當時做的有很多是利用土磚,也就是所謂的土确厝,在牆上會有槍口,所以大平的建築又分為大層,人口多房子多,範圍大的就稱為大層,當時位於廟的附近,現已被改建為樓房了,人口少,房子少,範圍小的就稱為小層。
 
 

■以前的大平是不是有砍人頭的情形發生?

原住民在小時候就可以看見許多原住民從山上下來,
村長是十九世,在村長的先祖十六世的叔公,是在老家土地公廟附近人頭被砍掉的,砍人頭的目的並不是在於祭祀,而是為了報復先祖佔了他們的土地,原本在沒有開墾前,他們可以活動及生活。

 
 
■石門山的由來?

大平有一個紅毛亭,位於現在的石門山,最高的山頂上,石門山原來不叫石門山,原來是叫做紅毛亭山,當台灣被荷蘭人佔領時,後來清朝時,鄭成功把荷蘭人趕走,那時的荷蘭人被趕到山上,在山上做了瞭望台,也做了砲台,可以清楚的看見龍潭、復興、中壢、平鎮等,因此稱為紅毛亭山,光復之後,就稱為大平山,因為有了石門水庫的興建,遠近馳名,大家都來參觀,大家都稱他為石門山。
重劃的費用太高,土地及公共設施的補償就佔了大約百分九十多,
 
 
■大平是不是有像三坑有宗教信仰的中心?

永和宮是地方人的信仰中心,主神是三官大帝
牌樓原本個山,山不太好,所以改了
大伯公小公園是最早的,大約有十個伯公廟
故和地方政府反對,因為沒有樁位,有送法院,但是不
 
 
 

■大平和三坑有沒有商業上的來往?

以前三坑和大平交流情況如何?二村的村民不太相容,因為了各村自身的利益,至今仍然沒有完全和平相處,因為是吃水的問題,因為二村的用水來自於清水坑,因為水源的相爭,所以無法相容

商業上的來往很少,當初是去三坑,是利用輪姓的,本來大坪有個廟,只是規模較大,後來老一輩的認為大坪有廟,為什麼要去拜三坑的廟,所以從此分開,大約民國四十幾年,大坪六年輪一次,殺豬公拜拜。清水坑的人也來此。

大平紅橋是當時主要是通路,

金蘭醬油,以前的老房東姓簡,那時是經銷商,從員樹林附近的金蘭醬油廠,是屬於批發零售 ,他類以現在的宅急便,到處配送,騎腳踏車。

 
 

■大平紅橋的親水公園村長沒有參與規劃?

這個完全是省水保局設計,有徵詢過村長的意見,到現在已到了第七期了,第一期是大漢溪和清水坑開始做,每期做二、三百公尺,一段段做上來,下面二旁都沒有空地可以當公園,一直到紅橋旁就有二邊的空地,提供六米做馬路,空地何先生的主人很配合,他簽署了同意書,完成沒有任何補償,只是完工後,部份需利用做景觀的地,也無條件提供,沒有徵收任何地,他的土地價值會有所提昇,

小時候,紅橋,很愛釣魚、游泳,可以抓魚,以前有很多水潭,每逢轉彎轉角都有水潭就會有魚,水潭上會有石頭,只要拿個抓魚的竹簍,搬開石頭,掃一掃就會很多蝦、魚,很容易就以抓到。

 
 

■大平以前是不是有以物易物的情況?

  以物易物比較少,大部分是用賒帳,也不算是以物易物,算是抵帳,幾乎是如此,種茶的人一年可以賣四次,賣完之後還錢,養豬的人,豬養大了,就拿來抵帳,因此當時父親及祖父開雜貨店時,都有兼賣豬肉,農夫稻子賣了就來還帳,做零工的就不一定了,有時後拖一、二年才來還的也有。那時作生意,本錢要比較大。

稻有無限制?
租佃關係才有限制,一般自己有多少就不一定,一般放領,就是看你家裡有多少人口,大約需要多少,剩下的就要租出去,話雖如此,當時通常不夠吃。

貨櫃屋,每天晚上有人來簽到,巡邏車是村民捐的。

 
 

潛龍國民小學製作

指導老師:周俊宏(網頁製作組)、周榮輝(攝影組)、陳全權(訪問組)
學生成員:陳晉敏、賴昭如、任書緯、姚筱妍、曹蕾